股市如何加杠杆建立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体系
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后周世宗柴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,虽然仅在人世间停留了短短39年,却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政治遗产。这位被宋朝史官誉为完美帝王的传奇人物,从一介商贾到九五之尊,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与未竟的遗憾。若上天能多赐予他十年光阴,或许整个华夏大地的历史轨迹都将被彻底改写。
柴荣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,年轻时跟随姑父郭威在江陵一带经营茶叶生意。在商旅奔波的日子里,这位未来的帝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。据《旧五代史》记载,他白天经商谋生,夜晚则手不释卷,研读史籍,同时勤练武艺。这种严于律己的品格,为他日后执掌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谁能想到,这位在茶马古道上奔波的年轻商人,日后会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最受后世推崇的明君?
命运的转折发生在郭威发迹之后。后汉隐帝刘承祐因猜忌郭威,竟残忍地屠戮了郭威在京城的全部家眷,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未能幸免。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迫使郭威起兵反抗,最终黄袍加身,建立了后周王朝。公元954年,郭威驾崩,34岁的柴荣继承大统。登基之初,以太师冯道为首的朝中重臣极力反对他御驾亲征,但这位新君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,力排众议,亲自率军出征。
展开剩余77%在高平之战中,柴荣身先士卒,冒着如雨般的流矢亲临前线督战。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,彻底奠定了他在军中的威望。要知道,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年代,多少新君因缺乏军功而迅速被权臣推翻?柴荣却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决断,真正赢得了主乃成乎其为主,臣乃成乎其为臣的至尊地位。
即位后的柴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。当时军队将领拥兵自重,战胜则挟制君主,战败则倒戈投敌,中央政权形同虚设。高平之战后,柴荣以雷霆手段处决了临阵脱逃的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、步军都指挥使何徽,并诛杀其部将七十余人。这次铁腕整肃让骄将惰卒,始知所惧,为后续改革扫清了障碍。
在军事改革方面,柴荣力排众议,亲自选拔精锐充实禁军,建立殿前都点检统一指挥体系。经过他的整顿,中央禁军实力远超地方节镇,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。史家称赞后周军队士卒精强,近代无比,征伐四方,所向皆捷。
柴荣的用人智慧同样令人称道。当他想破格提拔小吏出身的魏仁浦为枢密使时,遭到群臣反对,理由是魏非科举出身。柴荣当即反驳:自古以来,明君都是用有文才武略的人辅佐自己,这些人难道都是科举出身吗?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,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。
在经济领域,柴荣敏锐地察觉到佛教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:大量青壮年遁入空门逃避赋税,寺院熔铸铜钱制作佛像导致货币短缺。他果断推行毁佛政策,废除寺院三万余所,令六万多名僧尼还俗,将铜佛像重铸为钱币,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。
最令人动容的是柴荣对百姓的真挚关怀。当有大臣指责百姓顽劣时,他立即纠正道:此非百姓之过,乃官吏不良所致。淮南饥荒时,他力排众议下诏赈济灾民。面对恐难偿还的质疑,他动情地说:百姓是朕的子民,天底下哪有儿子挨饿而父亲不管的道理?又何须他们偿还?这种超越时代的民本思想,在专制王朝中实属凤毛麟角。
柴荣的虚怀纳谏同样为人称道。他曾说:言之不入,罪实在予。意思是臣子们尽管直言,说错了算他的责任。史载他在位期间从未因言治罪,这在封建帝王中极为罕见。后世王夫之盛赞他不爱其身而爱民,司马光也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称许他是仁君与明君的结合。
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曾询问谋士王朴自己的在位年限。当得到三十载的预言时,柴荣欣喜若狂,道出了心中的宏伟蓝图:若如卿所言,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,十年养百姓,十年致太平,足矣!这三个十年的规划,展现了他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。
在统一战略上,柴荣采取了独树一帜的路线。他先取后蜀四州,再三次南征夺取南唐江北十四州。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一举灭唐时,他却对南唐使者表示:划江而治足矣,朕在位时绝不灭尔国。这暗示他真正的战略目标是北方的辽国。
公元959年,柴荣挥师北伐,仅用42天就收复瀛、莫、易三州及三关。契丹闻风丧胆,幽州蕃部连宵遁去。就在准备攻打幽州的关键时刻,柴荣突然病倒,不久便英年早逝,年仅39岁。宋真宗赵恒后来感叹:非遇疾班师,则克复幽蓟矣。史学家王夫之也扼腕叹息:天假之年,中原其底定乎!
柴荣期盼用三十年开创太平盛世,上天却只给了他五年半时间。在这短暂的执政期内,他完成了强军、富民、理政等多项改革,创造了五代时期难得的治世景象。若天假以年,或许辽国将提前百年被收复,宋朝也能避免后来的靖康之耻。可惜历史不容假设,这位传奇君主的未竟之志,永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遗憾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靠配资开户最新,配资知识门户,股票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